齊心集團(002301)
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互通,在恭城瑤族自治縣教育局的支持下,西嶺鎮中心校與栗木鎮中心校成為“同步課堂”試點學校。
一“屏”連三校
三校師生共學習
“一屏連三校,三校師生共學習”。這是近日西嶺鎮中心校組織八巖小學與西嶺鎮中心小學、新安小學聯合開展同步課堂美術優秀課例展示活動的景象。課堂上,主講老師吳飛龍為三所學校的學生講解了罐子的結構特點、花紋特色,同時兼顧了各學校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參與狀況,整堂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在吳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們學習氛圍濃烈,對美術產生了濃厚興趣,迅速掌握了課堂要點,并結合自己的想法和想象,進行大膽表達和創作。這樣的課堂生動活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恭城瑤族自治縣教育局電教站站長陳纘永和副站長鐘萍、教研員鄧富元、項目辦副主任嚴小倩到主講端八巖小學指導工作時,在中心校副校長江艷華陪同下對此次展示課進行了旁聽。課堂結束后,三所學校通過同步課堂平臺對本次活動做進一步深入交流,總結經驗。鐘副站長對課件的制作、設備的使用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教研員鄧老師和嚴老師就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互動環節提出寶貴的建議,聽課端的老師們也紛紛對本節課做出評價。
同步課堂匯精彩
課后研討共成長
在同一時期,栗木鎮中心校也組織了栗木鎮中心小學與上宅小學、五福完全小學聯合開展同步課堂語文優秀課例展示活動。展示課上,栗木鎮中心小學黎敏老師對二年級語文《玲玲的畫》進行了講授,以課文中主人公玲玲的心情為主線,用“得意”“傷心”“滿意”串聯起了整篇課文,主課堂上,黎老師通過同步在線課堂系統與分課堂的兩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互動,讓三所小學的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中來,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讓課堂精彩紛呈。
課后,三所學校的參與老師通過同步課堂平臺進行了探討交流。旁聽本次課程的教育局領導肯定了黎老師在本節課中充分利用平臺與分課堂的學生進行互動,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指導性建議,聽課端的教師也就展示課堂發表了各自看法,大家圍著屏幕,共同探討、學習、分享、成長。
同步課堂平臺
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衡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于廣西東北部,作為廣西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恭城民族教育走在了前列,在新華每日電訊廣西專版《非凡十年·壯鄉巨變》中,特意肯定了恭城教育工作:“書聲瑯瑯,綠樹成蔭,在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一所所花園式的學校映入眼簾,這里的學校運動場所、文化場館齊全,教育教學設備一流。這個財力并不寬裕的縣城,已經先行一步辦起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大教育。隨著投入的不斷加大,全縣高質量的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軟資產逐步形成,數字鴻溝得到了縮小,城鄉教育壁壘進一步被打破。”
正是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科教興縣”戰略的實施,恭城教育局積極嘗試引入數字化技術,選取西嶺鎮中心校和栗木鎮中心校建設了同步課堂。西嶺鎮中心小學、新安小學、八巖小學、栗木中心小學、上宅村小學、五福完全小學六所學校以鎮為結對組,授課時可以互為主聽講教室與其它教室連接,目前已實現互動課堂、網絡教研應用,未來還將實現課程直播/學科指導、在線巡課/督課、停課不停學、線上家長會、線上晚自習、線上開學典禮、課程資源等多種應用場景。
西嶺鎮中心校和栗木鎮中心校的同步課堂系統,由好視通攜手廣西廣電、廣西廣電恭城分公司,基于廣電寬帶網絡和本地化服務優勢共同打造,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 “中心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新模式,促進農村薄弱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未來,好視通將與廣西廣電網絡持續助力恭城縣同步課堂建設,并提供運營和售后相關服務,為當地教師開展同步課堂應用培訓,幫助當地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加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恭城縣教育高質量發展。